2024-12-02 17:33
互联网
近期,一起涉及攸县法院不作为,导致老百姓维权无门的事件,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。尹某亮因长期未收到应得的500余万元承包款项,生活陷入困境,本想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摆脱困境,却不料法院在强制执行环节中的不作为让他的处境更加艰难。该事件引发了对攸县法院强制执行公正性的质疑。
2021年12月,尹某亮与某学校签订面包房承包协议,但之后一直未收到款项,多次催讨无果。2023年8月,尹某亮向攸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9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确认学校应支付尹某亮579.5130万元,并约定分期还款。然而,学校未按协议履行,尹某亮遂申请强制执行。
在执行过程中,尽管攸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协商,并在2024年2月促使尹某亮与学校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,但学校仍未能履行还款义务。尹某亮多次找到攸县人民法院要求恢复执行,但法院方面回复称,被执行人为“特殊群体”,无法对其账户与财产进行冻结,这让尹某亮既失望又寒心。被告是“特殊群体”就不能执行?那普通百姓的权益就可以被肆意践踏吗?攸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这种没诚信的公司就没有责任吗?将全部心血和积蓄都投入到面包店的尹某亮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,深感无奈与愤慨。
尹某亮作为家庭的顶梁柱,肩负着养育三个年幼子女与赡养四位年迈老人的重任,同时还得承受工人薪资与供货商货款的双重经济压力,生活的重担几乎将他压垮。面对攸县人民法院执行不力的情况,尹某亮对其公正性和公信力产生了严重质疑,对其可能存在的“地方保护主义”表示担忧。
鉴于此,我们呼吁上级司法部门介入此案,将此案交叉执行至其他法院,尽快重启强制执行程序。同时,建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及其他财产进行查封、冻结及扣押,并对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实施相应的法律措施。此外,还应对被执行人的资金流动进行严密监管,防止其通过非法手段转移资产,逃避法律责任。
法院作为法律的守护者和执行者,应当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,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。我们期待此案能够尽快得到公正处理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此事件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反思,进一步完善司法执行机制,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,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。